
孩子常见的健康问题有有哪些呢?
- 分类:健康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4-28 08:5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中医认为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处在不成熟和不完善的阶段,五脏六腑的形和气与成人相比都相对不足,尤其是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中医所讲肺、脾、肾包括了呼吸、消化、免疫、生长发育等多个系统的功能。
孩子常见的健康问题有有哪些呢?
【概要描述】中医认为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处在不成熟和不完善的阶段,五脏六腑的形和气与成人相比都相对不足,尤其是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中医所讲肺、脾、肾包括了呼吸、消化、免疫、生长发育等多个系统的功能。
- 分类:健康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4-28 08:52
- 访问量:
1、儿童感冒、发烧、咳嗽
中医认为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处在不成熟和不完善的阶段,五脏六腑的形和气与成人相比都相对不足,尤其是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中医所讲肺、脾、肾包括了呼吸、消化、免疫、生长发育等多个系统的功能。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管饮食消化、吸收和运输;肾为先天之本,生气之源;依靠脾之后天营养物质的滋养;脾虚则出现消瘦厌食,食欲差等症状,导致小儿气血不足,体质弱,对疾病的免疫力差,易生病。同时,在中医学上脾与肺之间是母子关系,相互影响。
对于脾虚易感儿,中医主张治疗根本,即健脾补气固本,以减少或杜绝呼吸道再感染发生。常见的方法有健脾益气、扶正固表、益气养阴。
2、儿童厌食、腹泻、消化不良
厌食、腹泻、消化不良等脾胃虚弱症候。中医疗法中医称厌食为纳呆,主因脾胃功能失调。由于脾胃素虚,或喂养不当、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所致。临床分为虚、实两证:偏实证者治以消导为主;偏虚证者治以调补为主,并结合临床随症加减。1、实证因停食停乳引起脾胃失调,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手足心热,睡眠不安,腹胀或腹泻。舌苔黄白腻,脉滑数。治以消食化滞化。2、虚证体质虚弱或久病元气耗伤,致使脾胃消化无力,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精神倦怠,乏力,或大便溏稀。唇舌较淡,舌无苔或少苔,脉细弱无力。治以健脾益胃法。脾胃虚弱证:脾胃消化不好引起腹泻。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便次明显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红,脉细弱。气血生于水谷精华,是滋养人体的重要物质,是人体的动力。气血不足,肠道失于濡润引起便秘。
3、儿童缺钙
在中医里,缺钙与两个脏器有密切关系,一是脾,脾虚的人,无法从食物中或钙片中吸收钙,因此容易缺钙;二是肾,肾主骨,肾虚的人骨质也会疏松,这也是缺钙的表现。小儿缺钙多是由于脾虚引起的,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只有恢复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钙才会被吸收。大多含蛋白高的食物都很难消化,容易导致孩子积食,积食必然会伤脾胃,使胃肠道吸收功能降低,所以补钙再多也吸收得少,孩子汗多、烦躁、面色青黄,方颅、肋缘外翻等症状脾虚所致缺钙表现。
4、儿童佝偻病
佝偻病早期症状:烦躁不安、夜啼、多汗、难入睡、囟门闭合迟、枕秃或环形脱发、出牙晚,出牙迟,牙齿排列不齐,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等,若不加以治疗严重可导致鸡胸、肋骨连珠、X型腿、O型腿等骨骼畸形。
小儿佝偻病,又称软骨病,除了缺维生素D之外,中医认为病因多属先天胎禀不足,肾气亏虚;后天失养,脾胃虚弱,气血亏虚,以致脏腑、筋骨、肌肉失于滋养所致。脾肾不足,肝阳内扰:脾虚则肝旺,肾虚则肝失涵养,肝阳上亢,阳失潜藏,以致烦躁不安、情态乖张、夜啼、多汗、夜寐不宁。肾虚骨骼不充:肾虚则髓海不足,精气不充,骨化不全,骨骼软弱,以致坐立行走无力,头颅软化,囟门迟闭,牙齿晚出,甚至出现鸡胸、龟背等。脾虚肌肉失养,脾虚则气血营卫亏损,不能化精微以充养肌肉、四肢,致手足肢体失于濡养滋润而软弱无力。
5、儿童湿疹
中医认为湿疹为湿热或湿毒、血虚所致,根源在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主统血运化,能推动气血在五脏和经络里运行。脾胃功能正常,则经络和五脏的气血充盈。脾喜燥恶湿,湿毒过盛易伤脾,导致气血生化受阻,气血不能达到体表,皮肤表面就会出现湿疹。近年有专家认为缺钙是引发婴幼儿湿疹的原因,由于血管低钙性痉挛,局部供血不足,出现皮疹、皮肤粗糙、皮屑多。缺钙与脾肾虚有关,脾虚导致钙的吸收率下降。所以关键在于健脾胃。
6、儿童贫血
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运化功能较弱,多食则伤胃,过饥则伤脾,水谷精微无从运化,气血津液不能生化,从而引起贫血。气血的关系密切,“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为气之母,血至气亦至”,血由气而生,而气必须有血作依附才能发挥其生化,运动作用,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防治儿童贫血首先要健脾养胃,从而增强孩子食欲,促进消化,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身体免疫力。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